另外就是規格。2016年10月國內陶瓷大板概念剛剛起來的時候,規格是900×1800mm。這個規格也是國內陶瓷薄板的起點規格。因此,900×1800mm以上才叫大板,這一點沒有什么異議。但巖板的規格顯然應該更加大,因為要加工成廚房臺面。因此1200×2400mm就被視為是巖板的起點。
既然大家現在都在討論“巖板≠大板”的話題,勢必有人就要問:巖板是誰先叫開的?
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。而且還是一個不小的問題。因為涉及到將來怎么寫巖板的發展史。去年7月7日,石功夫發布“第四代廚房板材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戰略”,首次提出“超石代巖板”、“巖板新勢代”的概念。整個行業應該也就是在這次活動的媒體報道之后,大面積地使用“巖板”這個詞,以區別已經叫了兩年的“大板”、“陶瓷大板”。
而又差不多經過一年,到今年10月份的秋季陶博會之后,大家開始談論“巖板”和“大板”的實際區別究竟在哪里?自然輿論場的這種“熱”,一定是建立在巖板終端新型渠道的“活”和整個新型產業鏈投入者越來越多的基礎之上。
但話題并未結束。事情還可以追根溯源。為搞清楚“誰最先叫‘巖板’”這個命題,我重點查了下“知乎”和百度。還真發現有品牌自認為是“巖板”這個詞的原創者。這個品牌就是德賽斯(TECHSIZE)——國內通用名,西班牙品牌名叫NEOLITH。
德賽斯是一家原汁原味西班牙進口品牌,2012年10月18日在陶瓷總部劇場一樓開業。德賽斯最早產品定位是“超薄巖板”,厚度就是前面提到的3mm、6mm、9mm、12mm四種,最大是3600×1200mm、3200×1500mm的規格。
2014年5月8日,在北京亮馬河大酒店國際會議廳,德賽斯舉辦了首場超薄巖板品鑒會,當時參會的有400多人。
而在同年7月8-11日的廣州建博會上,德賽斯在5.2號館的廚房展示區域,開始與歐派、華帝、箭牌、美的、大象、司米等廚衛品牌“混”在一起。而直到今年,廣州建博會上才有蒙娜麗莎、德利豐、依諾、BTP陶瓷薄板、瑋璟家居等扎堆出現。這中間相隔了整整五年。
現在大家都知道巖板可廣泛應用到幕墻、地板、櫥柜、浴室柜、桌面等建材領域。但事實上在2014年,櫥柜領域,德賽斯就已經有德國艾諾櫥柜、歐派、金牌等合作伙伴。
因此,幾乎可以說,NEOLITH(德賽斯)應該是本人目前已知的,最早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的進口巖板品牌,而且沒有之一。
巖板的英文名為Sintered Stone,這表達了兩個重要特質:燒結密質及源于石材。我特意問一位在德賽斯上班的朋友范小輝:為什么想到“巖板”這個詞,他說也記不太清楚。但“巖板”這個詞至少跟兩點有關:一是它含有巖石的成份;二是它做得足夠大,超出了傳統建陶的邊界。今天,那些想要真正確立自已“巖板”首創者地位的企業,可能還有一個難以繞開的品牌,這就是自稱為“巖板鼻祖”的LAMINAM(娜米拉)——意大利System集團旗下的支柱企業。LAMINAM既是巖板產品的公認的創始人,又是巖板制造設備和工藝技術的輸出者。從2002年開始LAMINAM就開始研制厚度僅為3毫米的超薄瓷板。所以,從這點看,NEOLITH(德賽斯)自稱“巖板鼻祖”,可能有待商榷。Lamina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陶瓷板生產商,有3大生產基地,7條生產線。去年北京的中國尊落成,Laminam超薄巖板抓住機會進入,承擔了從中國尊首層大堂到102層的所有構造與空間布局,其中包括電梯廳墻面用材。而在今年的廣州建博會上, LAMINAM巖板發布2019最新技術IN-SIDE,展現了當今最先進的通體連續一致花紋工藝(Body and surface continuity),受到業界的追捧。
2012年德賽斯(TECHSIZE)超薄瓷板進入中國市場,主要用在室內墻地面。4年后,也就是2016年的國際米蘭家具展上,巖板家具開始流行,巖板由薄到厚,通常是15-20mm。但這一時期國內重點關注的是還是鋪地上墻的陶瓷大板。
又過了3年,也就是2019,在頭部企業實踐指引和媒體的引導下,國內對巖板產品特性及其市場規模、前景的認知開始建立。從此,未來三五年巖板(大板)持續向好的市場格局確立。